
走近三峡建设公司第一届青年岗位能手
由三峡建设公司党委、工会、团委联合举办的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届青工技能比武大赛圆满结束。10月27日,受表彰的获奖集体与个人公布,八位选手因其在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公文写作、英语四个项目竞赛中的优异表现被授予“中国三峡建设管 理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在为期近两个月的角逐中,经过初赛决赛,既有理论知识答题也有现场实际操练,大家响应 “技能振兴、青年当先”的号召,精心准备,积极挑战,共有451人次参加竞赛。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八位岗位能手,了解他们比赛背后的故事。
学无止境――杨萍艳
来自三峡发展的杨萍艳获得了本次比武的项目管理一等奖,说起获奖,她十分谦虚,“大家都很优秀,我还是有一点运气的,因为刚考完一级注册建造师,对知识点很熟悉”杨萍艳说。
2011年入职以来,作为一名基层监理人员,她一直工作在向家坝工程一线。在工地的日子不仅给了她丰富的实战经验,也给了她自我充电的空间,安静的夜晚常常就是她读书自学的时间。“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我觉得意识到工作以后不能停止学习很重要,项目管理本来就是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注重规范,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施工单位也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样就是谈判起来也会有优势啊!”杨萍艳表示,公司组织这样的比赛,让她更加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也催促着她不断学习进步。
水滴石穿――刘江峰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刘江峰如今是三峡发展的一名监理,本次比赛获得项目管理一等奖在他看来既没有想到也在情理之中。“还是要坚信,努力是会有回报的,这次比赛前我就告诉自己,哪怕不得奖,参赛过程对工作也是有帮助的。这次通过准备比赛让我有机会把以前的零散知识系统梳理了一遍,已经很有收获。”刘江峰说,日常工作中他非常重视知识技能的点滴积累。
此外,刘江峰还是一个热爱钻研的创新者。由于工作在一线,每天都要去工地现场,如何将项目管理在现场落实到位是他努力思考并践行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与同事一起研发了一个针对洞室开挖支护危险预警的软件系统,目前在白鹤滩工地也得到了运用,对他们的现场管理和质量管控工作提供了帮助。
生于忧患――龚子桢
白鹤滩工程建设部的龚子桢可以说是典型的学霸型工程师,在本次比赛中获得计算机应用一等奖和项目管理三等奖。而留给龚子桢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年轻同志们的优势。他说,“获奖并不代表我比其他参赛者水平更高,我的本职工作就是项目管理,日常业务大量涉及计算机操作,加上参加过相关考试以及技能比赛积累了不少经验。可尽管我占据有利条件,四年前我参加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比赛是第二名,今天在建设管理公司只获得了三等奖,我能够感受到新同事们的强大小宇宙和战斗力。”
龚子桢表示,他很珍惜青工技能竞赛这一展示自我、交流切磋的平台,它反映了企业对于人才技能的需求和重视,也为员工提供了探索不同工作领域、挑战全面能力的机会。他表示,面向未来,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经济、政治、法律和语言(主要是英语)等知识在职业发展规划和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中非常重要。在以后的竞赛中他会重点关注英语等一类自己不太擅长的科目,挑战自我,完善知识结构,弥补能力短板,也为公司日后发展面临的挑战做好准备。
乐在其中――王磊
科哈拉经理部的王磊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是第一次参加全公司的青工技能比赛,并获得了计算机应用项目的一等奖。计算机原本就是这个热爱户外运动的阳光青年的业余爱好之一。这次比赛,水工结构专业的他本着积极参与的态度参赛,没想到却拿了奖。
说到为何会在计算机方面能力突出,王磊告诉记者,他认为对计算机充分熟练的应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质量。“大学上了编程课以后,我发现通过使用程序可以明显比其他人更快更好完成许多功课,也就让我对于钻研编程和软件更有兴趣,”王磊说,“工作以后,我还是会在闲暇时分更多地学习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新方向,现在比较关注的是软件应用和数学建模。”在日常的工作中,他还推荐使用一些笔记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应用来方便工作、提高效率。
勤于琢磨――余龙全
来自市场经营部的余龙全在这次技能比武中收获了公文写作一等奖和计算机应用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环保出身的他不仅从事过工程管理、招投标管理,干过市场开发、经营分析,还到地方政府挂职锻炼过两年。而公文写作,是他踏入职场以后才接触到的。余龙全说,“公文写作这个东西,学习的过程十分重要,要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并多给同事、领导修改,获取宝贵意见,然后我会自己比对修改的内容反复琢磨改进的字词和说法,下一次就会有所进步。”他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对于公文写作的要求更高,也给了他很多经验,他还鼓励大家多阅读多借鉴其他单位发布的公文,了解多种内容形式的写法。
2013年刚入职的时候就参加过集团公司的青工技能比赛,余龙全非常喜欢参与此类活动。他说,“有些技能可能当前你用不上,但参加比赛可以促进我们积极学习、提升能力,长远来看对工作发展是有帮助的,同时这还是一个可以和其他青年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平台。”
不让须眉――张可艺
二十几米的钢筋网能徒手爬,既能在前方当监理也能在后方当信息员,白天跑现场晚上还能抽空学习,这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张可艺,这个声音温婉的川妹子对自己的要求一点都不放松。这次的技能比武中她获得了公文写作一等奖。
张可艺告诉记者,公司为了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会安排他们轮流承担文书工作,她平时写得比较多。对于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她总结了“四多”,即“多看,多写,多比,多思”。“部门领导有时会给修改意见,我就多分析揣摩用词和切入点,内部外部的各种公文我也经常看。如果能够全面发展、前后方兼顾,不仅对个人是能力的提升,对我们部门人手紧张也能有帮助。”张可艺说。
一年多在工地的坚守让她收获不少,她告诉记者,“在乌东德工地的监理单位中就我们三峡发展是有女监理的,一开始还有些容易受到偏见,但现在自己的工作已经能够被施工单位所认可了,还是很高兴的。”
铿锵玫瑰――朱田
婚礼结束还不到一周,朱田就从一个新娘变身成为三峡发展卡洛特经理部的一名现场翻译兼文书。这次的青工技能比武中,她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领完奖的第二天她便启程前往巴基斯坦,这就是她工作的常态。
英语专业出身的她并没有优越感,她告诉记者,“看到这么多非英语专业出身的同事拥有流畅的口语表达及巨大的词汇储备量让我深感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由于自己的文科背景,去卡洛特之前对工程方面的知识储备极其匮乏,卡洛特经理部就是目前国际水电行业管理及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我十分庆幸能在进入公司不久就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在现场,朱田总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及时总结归纳,时时回顾,做到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查漏补缺,提高效率。她说,最大的感触就是工作以后依然要继续学习,尽可能多地扩展知识面,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及专业,才能在面对未来的时候多一份底气。
学以致用――黄自德
工程检测中心的黄自德是2017年才入职的一个新三峡人,这次的技能比武中他获得了英语竞赛一等奖。“这次得奖还是有运气的,可能我离开校园不久,英语上比其他同事们忘得少一点吧。”黄自德十分谦虚,他已经意识到进入职场后,哪怕工作再繁忙,学习也必不可少。他告诉记者,现在工作中他要学习的新知识很多,检测中心有些设备是国外进口的,说明书也是全英文的,以前只在研究生阶段看文献用英语比较多,现在又用起来了。
“我觉得一门外语是很重要的工具,而且考虑到未来我们的业务范围有可能涉及到国外就更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黄自德说,“学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觉得一天能花一个小时,每天看一点、记一点,能坚持下来就会有效果。如果觉得语言环境欠缺还可以借助英文电视台、电台节目来学习,我还会利用手机上的应用来背单词。”比赛虽已结束,但是准备比赛的过程让黄自德开始将英语的学习和运用融入日常工作了。